在良渚博物馆,有一件前所未见的珍品——刻符黑陶罐。罐上刻有12个亦图亦文的符号,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先生将其解读为“朱戔石,网虎石封”,意为朱族人前往石地,用网捕捉老虎。这组刻画符号清晰地表达了先民野外捕捉老虎的意义。良渚博物馆的这件陶罐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的祖先,感受着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可能有部分网友们想知道良渚博物馆陶罐上的动物是什么 良渚博物馆陶罐上的动物介绍相关内容,既然如此还有不清楚的不要错过哦!随着神奇下载httPS://wWw.SQxZz.Com小编继续往下看吧
良渚博物馆陶罐上的动物是什么 良渚博物馆陶罐上的动物介绍
在良渚博物馆内,有一个刻符黑陶罐,在这个黑陶罐的肩部及上腹部,刻有亦图亦文的12个符号。
良渚博物馆解说员介绍,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先生称该黑陶罐为“前所未见的珍品”,将这些符号辨识为“朱(yǎn)戔(jiān)石,网虎石封”。
“朱”,可能是族名或人名,意为红色的旗子;“戔”意为行、往;“石”是一个地名;“封”意为境地。连起来意思就是:朱去往石地,在石的境内用网捕捉老虎。
根据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先生释读,这组刻画符号将先民野外捕捉老虎的意思表达得十分清晰。
龙是传说中的神兽,是不存在的。龙是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中可见于经典中的生物,在现实中无法找到实体,但其形象的组成物源于现实,起到祛邪、避、祈福的作用。
龙是等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汉族等最具代表的传统文化之一,龙的传说等龙文化非常丰富。
龙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是“九似”,具体是哪九种动物尚有争议。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
扩展资料:
龙的演变
从数前无信史可考的文化时代到殷商、西周,再到战国先秦,关于龙形象的器皿、纹饰一向层出不穷,有翼、无翼,有角、无角,更有良渚文化的兽身龙、查海遗址的蛇形龙,其形象也多有不同,故而有学者认为,龙的起源、源头众多。
西汉(包括王莽时期)的龙形象身体细长,似蛇形,身尾不分,末尾有鳍。头部似鳄鱼,整体较瘦长。分为有翼、无翼两种。有的角似牛角,细长,前端略带弧形。上下颚等长,上下唇分别向上下翻卷。分为有无两种,翼为鸟翅形。兽腿,短粗。足部分为兽、鹰足两种,三趾。
而到了东汉,龙体粗壮,似虎形,身尾分明,个别有鳍。 角似牛角。角下都出现突起的棱,顶端前卷,也有类似鹿角的。 且都有翼。兽腿较长。 以虎的形象为主,其他动物形象辅之。
建安至魏晋(十六国时期)的龙体较细长,似虎形,身尾分明。头角略似鹿角。羽翼分有无两种,有翼的龙形状仍旧为鸟翅形。腿为兽类,长。
南北朝至隋时,龙体细长,似虎形,身尾分明,颈和背上出现焰环。龙翼依旧分有无两种,出现飘带形翼,鸟翅形尚存。四肢上飘,有长的兽毛。
唐宋时期,体粗壮丰满,回复到蛇体,身尾不分,脊背至尾都有鳞,宋代时尾上则有一圈鳍。吸取了狮子形象的特点,圆而丰满,脑后有鬣。 唐代时出现分叉鹿角,前期略似鹿角尚存。 上唇很长,顶端成尖形,下唇短而不再下卷。 龙翼已经都为飘带形。 宋时出现四爪的足,后肢和尾常交叉盘旋。
参考资料:
——龙
门票价格
80元、50元、20元、0元?
古城遗址公园开园满月,8月1日起将结束免票期,正式实行门票新政策,针对全国大学生、教师军人、老人儿童等群体实行不同优惠。不过,依然有两个基本原则不会变:先线上实名购票、再到公园访客中心取票;每日预约人数不超3000人。此外,公园正拟发布优惠新增,或将扩大到大杭州地区,具体等确认,小编将及时发布。
8月1日起,门票票价将分为每人80元、50元、20元、0元四类票种,观光车票不另行收费。
参访券:80元/人(含观光车票)
使用范围:面向国内外访客。
优惠券A:50元/人(含观光车票)
使用范围:6周岁—18周岁之间有成年人监护的少年儿童;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本人有效学生证件;年满60周岁至70周岁的老人(持当地或老龄机构发放的老年人优待证)。
优惠券B:20元/人(含观光车票)
使用范围:年满70周岁及以上老人;参战;现役军人;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人;浙江省离休;本省30年以上教龄教师;浙江省无偿献血荣誉证拥有者。
免费券(含观光车票)
使用范围:6周岁及以下,有成年人监护的儿童。
如何取票?
购买优惠券或免费券的游客,需要持身份证、军官证、教师证等有效证件,前往园区人工窗口取票。80元全价购买参访券的游客,在自助取票机取票后,通过自助通道“刷脸”就能入园。
如何退票?
距离预约入园时间24小时内,游客均可以在手机上作退票。即便游客到了公园,只要还未过闸机入园。要注意的是,连续退票满三次的将被拉入“黑名单”,90天内不能预约。
游玩攻略
先去博物院,再游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良渚古城遗址是一个时代晚期的考古学遗址,在游览公园之前,建议大家先参观出土文物展出、文化介绍展示的良渚博物院。在小编看来,博物院是对良渚文明细节的展示,重在科普;而遗址公园是对良渚生活场景的复原,重在体验。只有了解文化细节,才能更好代入到5000年前良渚先民生活体验。如果第一次去,一定记得请个讲解员,博物院和遗址公园的讲解员各为100元/小时、100元/每10人/次,博物院门票免费,两地之间自驾15分钟左右。出门浪全划船,堪比私家游艇
“良渚”意为“美丽的水中小洲”。5000年前的良渚人临水而居,房屋独栋建造。遗址公园大量运用了绿植标识遗址本体,恢复良渚时期的古地貌环境,为游客们展示一个水丰美、河网密布的王国都邑。
当时,车子这种式交通工具还没发明,临水而居的人们出门不是走路就是划船,良渚美人地遗址的河道两岸分布着成排房屋和临水码头,先民乘独木舟、竹筏穿梭其间,好比如今的“私家游艇”,沿着山谷看风景,也许还谈恋爱赏夕阳,早晚高峰还不会堵车。
手作陶罐焖饭,仪式感强过吃外卖的你
良渚文化的陶器以鼎、豆、壶为核心,还有罐、尊、盘、_、缸等多种器类;漆器可与春秋战国时期相媲美,嵌玉漆杯、嵌玉漆盘等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玉漆镶嵌标本。
在遗址公园的居址与作坊区,可以体验良渚先民的日常生活。日常器具中,陶器的使用率很高,炊煮器、盛食器、酒水器和存贮器等不同类别的器物配套组合,拥有精致的生活态度;而良渚时期特有的陶袋足_,用作酒类饮品盛放,像极了如今的“醒酒器”。
钓鱼养猪吃瓜,荤素搭配绿色健康
吃喝玩乐方面,他们已经开始圈养野猪,钓鱼捕虾更不在话下。除了主食稻谷,良渚还生长着桃、杏、李等水果及丝瓜、豇豆等蔬菜,河流湖泊中更有取之不尽的鱼、虾、蚌类。
为了补充动物蛋白质的不足,良渚先民用动物骨头制作鱼钩钓鱼、用弓箭狩猎鹿类和水牛,还饲养家猪和狗,并把狩猎和圈养的过程用刻画的形式描绘在陶器上,仿佛在说,肉肉通通都到碗里来!
穿麻衣踩木屐,舒适文艺风流传至今
反山王陵出土织机部件玉端饰、许多陶质和石质的纺,也复原了良渚文化原始织机的使用方法,甚至还出现了礼仪的玉纺。以此考古发现,良渚先民的服装以麻织物为主,很可能已经使用苎麻作为衣料,像国王和贵族甚至还使用丝绸。
此外,良渚先民已能根据人的脚形前掌宽后跟窄的特点来设计木屐,系绳嵌入屐底的凹槽,绳不易断,人穿着和行走时比较舒服,也适宜湿热的南方地区。如今的“人字拖”“日式木屐”,5000年前的浙江早就流行了呀。
以上内容即是关于良渚博物馆陶罐上的动物是什么 良渚博物馆陶罐上的动物介绍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帮助小伙伴们!更全面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神奇下载httPS://wWw.SQxZz.Com,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
相关文章
近期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