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绍了四氨合铜离子的空间构型与形成原因,以及铜离子与氨水的化学反应过程。通过实验可以从络离子的构型判断杂化方式,在研究中可采用铜离子的电子构型为3d9,采取dsp2杂化得到大晶体场稳定化能。铜氨络合物较为稳定,不与稀碱液作用。有需要的朋友,不要错过哦!一起和神奇下载网小编了看一下吧
四氨合铜离子空间构型 四氨合铜离子的空间构型及形成机理
四水合铜配离子空间构型一定是平面正方形,几乎所有Cu2+离子的四配位离子都是这种构型,需要纠正,这是由Cu2+离段扰扒子的3d9的电子构型决定的,形成配离子时3d上的一个电子激发到高能级,所以形成的配离子是平面正方形。
Cu(H2O)4 2+是平面四边形配位的铜离子为dsp2杂化,整个络离子呈平面正方形构型。实验上可以从络离子的构型判断杂化方式;也可以这样考虑,铜离子电子构型为3d9,采取dsp2杂化可以得到比较大的晶体场稳定化能。
注意事项:
1、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浓氨水,析出浅蓝色的碱式硫酸铜沉淀,氨水过量时此沉淀溶解,同时形成四氨合铜(Ⅱ)络离子。
2、铜氨络合物较稳定,李搏不与稀碱液作用。而且可以利用它在乙醇溶握昌液中溶解度很小的特点来获得硫酸四氨合铜(Ⅱ)的晶体。但如果络离子所处的络合平衡在一定条件下被破坏,随着络合平衡的移动,铜氨络离子也要离解。
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2CO3,含少量Fe2O3和SiO2杂质),孔雀石和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CuSO4、Fe2(SO4)3和CO2,SiO2不反应,所以沉淀A是SiO2,气体C是CO2,溶液B中缓森漏的溶质是CuSO4、Fe2(SO4)3,向溶液B中加入CuO并调节溶液pH,则生成Fe(OH)3,溶液D中的溶质是CuSO4,向D溶液中加入适量氨水并蒸发、结晶得到[Cu(NH3)4]SO4H2O.
(1)二氧化硅晶春晌体结构中,每个硅原子结合4个氧原子原子,同时每个氧原子结合2个硅原子原子,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所以一共12个原子;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σ键和2个π键,所以σ键和π键个数比为1:1,
故答案为:12;1:1;
(2)溶液D的溶质阴离子为硫酸根离子,SO42-中价层电子对个数,4+12(6+2-4×2)=4,所以为正四面体结构,中心原子采用 sp3 杂化,
故答案为:正四面体;sp3;
(3)离子晶体的熔点与晶格能成正比,晶格能与电荷成正比,与离子半径成反比,氧化镁的中镁离子直径小于铜离子,所以氧化镁的晶格能大于氧化铜,则氧化镁的熔点高,
故答案为:MgO的晶格能大;
(4)一水硫酸四氨合铜(Ⅱ)中配离子([Cu(NH3)4]2+)中铜原子和氮原子形成4个配位键,其配位键表示为,
故答案为:;
(5)在晶胞中,Au原子位于顶点,Cu原子位于面心,该晶胞中Au原子个数=8×18=1,Cu原子个数=6×12=3,所以该合金中Au原子与Cu原子个数之比=1:3,
晶胞体积V=(a×10-10cm)3,每个晶胞中铜原子个数扰烂是3、Au原子个数是1,则ρ=197+64×3NA(a×1010)3gcm-3,
故答案为:1:3;197+64×3NA(a×1010)3.
硫酸四氨合铜分子中的中心离子铜采用dsp2杂化,用四个空的dsp2杂化轨道接受四个氨分子宴则好中的n原子上的晌铅孤电子对形成四个配位键。此配离子的空间构型为盯渗平面正方形。祝你好运!
其实4个N-Mg键都是配伍腊租位键。
之所以如图中那腔兆么画,是因为你的有机物结构式是用单双键的形式绘制的,这样从结构式看上下两个N只形成了2个共价键,那么这两个N与Mg之间只好画成普通共价键,以满足N的成键需求。而左右2个N形成了3个共价键,它们与Mg之间就可以按照局灶配位键形式绘制。
当然实际上这个有机物并不是单双键结构,而是复杂的共轭芳香体系,与Mg配位的4个N是等价的,它们与Mg其实都是配位键。
四氨合铜离子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四配位离子构型,其空间构型为平面正方形。这种构型的形成是由铜离子3d9电子构型决定的,配离子时3d上的一个电子激发到高能级,形成平面正方形的配离子。铜氨络合物较为稳定,不与稀碱液作用。实验上可以从络离子的构型判断杂化方式,在研究中可采用铜离子的电子构型为3d9,采取dsp2杂化得到大晶体场稳定化能。上面的内容便是对于四氨合铜离子空间构型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帮到到网友!更多精彩资料,请继续关注神奇下载网,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
相关文章
近期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