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橄榄球是一项扣人心弦、身体对抗性极强的体育项目,同时也是美国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美式橄榄球的规则、比赛用品和美国橄榄球大联盟等内容。喜爱的朋友不要再犹豫了,一同跟着神奇下载网小编了解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请详细介绍一下美式橄榄球,包括规则,比赛用品和美国橄榄球大联盟等等 美式橄榄球规则、比赛用品和大联盟介绍
美式橄榄球(American football)或美式足球源自英式橄榄球,是橄榄球运动的一种。十九世纪中叶,美国东部经常举行一种类似足球的比赛,参赛者只要把球踢过对方的得分线即得分。参赛球队队员多达30人,有时更多。由于这种美式橄榄球最初只许用脚踢,故取名FOOTBALL,即足球之意,沿用至今,现在有人仍把这种橄榄球称为美式足球(NFL)。橄榄球传入美国后,人们把规则改变,包括改为可以向前传球。由于球赛中往往会与对方球员有身体冲撞,因此球员需穿保护衣及头盔出赛。
美式足球是美国流行的竞赛运动。这运动的目的是要把球带到对手的“达阵区”得分,主要掘孙用持球或抛球两种方式。得分方法有多种,包括持球越过底线,抛球到在底线后的队友,或把直放在地上的球踢过两枝门柱中间,又叫射门。比赛时间完时得分较多的一队胜出。
竞赛的发展
美式足球及(英式)足球均从英国在十九世纪中期流行的各种足球类运动的玩法中演变而成。其中,美式足球是由英国的橄榄球直接演变过来的。
橄榄球最初由英国陆军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 McGill 大学比赛时传入北美洲。加拿大式足球及美式足球就从这里开始演变过来。
美国的大学带动美式足球的增长。第一场校际足球赛于1869年十一月六日,由新泽西的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对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比赛最后由罗格斯以六比四击败普林斯顿,尽管那场由廿五人互相对垒的类似橄榄球比赛跟现代的美式足球没太多相像的地方。
现代美式足球的型式在1874年哈佛大学对蒙特利尔 McGill 大学的三场系列赛中发展起来。McGill 当时玩橄榄球式足球,而哈佛则采用较近似(英式)足球的波士顿式。由于没有统一的球例,所以两队轮流以自己的球例比赛,以示公平。哈佛的球员喜欢橄榄球球例中的带球跑动,于是于1875年说服耶鲁大学以橄榄球球例作为他们两队比赛时用的球例。1876年,耶鲁、哈佛、普林斯顿及哥伦比亚大学以橄榄球球例组成了校际足球协会(Intercollegiate Football Association),但得分球例则稍作改动。
1880年,坎普(Walter Camp) 引进了攻防线来取代橄榄球的并列。规定每方队员11人,其中后卫4人、前锋7人,有替补队员。比赛分4节,每节15分亏亮钟,第1、2节之间和第3、4节之间,各休息2分钟,第2、3节之间休息20分钟。比赛在长120码、宽160英尺的场地上进行。端线前10码处各设一球门线,两条球门线之间距离为100码,球门设于端线正中,体制与英式橄榄球相同。美式橄榄球用球较英式橄榄球略小些,球长11至115英寸,椭圆的长轴为28至285英寸,短轴为2125至215英寸,重14至15英两。比赛时,队员带球至对方球门前的得分区触地得6分;还可以再踢一次定位球,如踢出的定位球越过对方球门横木,还可以再得1分,其它情况射门均得3分;持球队员被守方挤出端线,守方得2分。当带球队员4次被对方摔倒而未能前进10码时,改由对方并列开球。
1882年,为了制止普林斯顿及耶鲁大学用“控球但不尝试得分”的拖延策略,有限进攻机会的球例被开始应用。1883年,在坎普的建议下,场上球员的数目被减至十一人,同时坎普亦规范了七人销散宽进攻线、一位四分卫、两位中卫(halfback)及一位后卫(fullback)的排阵。
在1895年9月3日,在宾夕法尼亚洲的 Latrobe 举行了第一场职业美式足球赛,由 Latrobe YMCA 对 Jeannette Athletic Club 。结果由 Latrobe 以十二比零胜出。
到了1890年代,连环进攻阵式(interlocking formation)如 flying wedge 以及队友把控球的球员强行向前拖动都令到美式足球非常危险。尽管采取了对 flying wedge 阵式的限制以及推行了其它的预防措施,在一九零五年仍然有十八位球员于比赛中受伤死亡。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向大学表示,比赛一定要变得更安全。为了迫使大学重视他的忧虑,罗斯福威胁会迫令国会通过令打美式足球成为联邦罪行。
1906年,两个原为对立的组织 Intercollegiate Rules Committee 及 Inter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 在纽约会面,它们最终同意几项令美式足球更安全的新球例,包括在攻防线之间设置中立区(neutral zone),以及每队都要有至少六名球员于攻防线列阵。但最重要的改革首推将向前传球(抛传)合法化。这球例在当时是极具争议性的,而且被纯粹派们所嘲讽。为了令球员们于比赛时较为分散,坎普提议把球场扩阔;但与会的哈佛大学代表指他们新建成的哈佛球场没有扩建的空间,因此采用了抛传提议。这球例亦建立了美式足球跟其它同由橄榄球演变出来的足球类运动的分别之处。
1910年,在更多的死亡个案后,连环进攻阵式被禁止了。1912年,球场的长阔被改至现在的尺寸,达阵的得分增至六分,以及每次进攻加入第四次进攻机会。此时,比赛已改革到现代美式足球的模样了。
美国大专院校橄榄球运动开展早,人才辈出,1876年,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和哥伦比亚四所大学组成了美国第一个大专院校橄榄球联盟。现在,美国六百多所大专院校橄榄球队分属60个橄榄球联盟。
美国职业橄榄球运动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参赛者一场比赛可挣得600美元。在金钱引诱下,许多大专院校主力队员毕业后便进入职业队。现在,各职业队队员不得参加业余队比赛。目前,各职业队组织都归属在全国橄榄球联盟。该联盟下属一些联合会和赛区,各赛区获胜者争夺全国职业橄榄球赛冠军。
流行程度
自1960年代,美式足球在美国已经超越篮球成为最受喜爱的运动项目。由32支球队所组成的美国橄榄球联盟是最受欢迎也是美国目前唯一的主要职业橄榄球联盟。其冠军赛超级杯拥有超过一半美国家庭的电视收视率,同时全世界有超过150个国家电视转播这场比赛。超级杯星期天已经成为年度大戏,其举办时间介于一月底二月初之间。该赛事同时也是全美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体育节目。
大学足球赛亦十分流行,在没有拥有美国橄榄球联盟球队的地方尤其叫座。一些大学的球场拥有超过十万个座位,而且经常售罄所有门票。就算是高中学校的球赛亦常有吸引超过一万名观众入场;当中以美式足球最受欢迎的地方,如德州、俄亥俄州、佛罗里达州、乔治亚州等尤为常见。而在许多美国的小城市,秋季每周所举办的的大学与高中美式足球赛事以及伴随一起的乐仪队与拉拉队表演已融入成为当地重要文化特色之一。
在美国以外,只有欧洲亦有一个由六支球队组成的欧洲美式橄榄球联盟。在其它地方如日本、澳洲、墨西哥等,美式足球亦有流行,但只限于业余赛事。
比赛规则
▲目标
美式足球的比赛目标是将橄榄球推进至对手的达阵区。同时在比赛规定时间内取得较对手更多的分数。
▲场地与球员
美式足球场通常被昵称为烤肉架,因为球场上标示线的样式让球场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可以帮助食物放在火上烤的架子。比赛是在一个120码(110公尺)长、53 1/3码(49公尺)宽的球场上进行比赛。较长的边界称为边线,较短的边界称为底线。底线旁边的标示线称为得分线,彼此得分线之间的距离为100码。得分的区域位于底线与得分线之间10码宽的区域,称为达阵区。球场上每5码距离标划一条分码线(-{yard lines}-),每10码距离标示数字直到50码线,或称为中场区。在球场中间两侧划有两条标示线平行两侧边线,称为码标线(-{hash marks}-)。任何球员都必须在码标在线或之间进行发球。达阵区底部架设两根球门柱,彼此间隔185码。球门柱由一根横杆连结在一起,横杆距离地面高度为10码。成功的射门,球必须穿越横杆之上与两根球门柱之间。比赛时,双方分别派出11位球员上场比赛。然而比赛进行时,可以随时更换场上部分甚至全部的球员。结果,每个球员皆有专属的任务,而球队中全部53名球员皆会在每场比赛中被派出场比赛。因此,球队将球员们分成三种队员属性,分别为进攻队员、防守队员与特别队员。
▲比赛时间
一场标准的比赛进行四节,每节15分钟的比赛(中学比赛每节为12分钟)以及包含第二、三节之间的中场休息。比赛进行在一些情况会暂停计时,因此比赛时间往往超出规定时间很多达三个多小时之久。如果四节比赛后,双方同分,比赛将会延长15分钟,采先得分者获胜的规则。若仍无人得分,比赛结果以平手计。大学比赛的延长赛规定更为繁复与不同。
▲进攻方法
美式橄榄球进攻法法与六人橄榄球相似。持球的一队(进攻一方)有四次进攻机会向前(防守方的达阵区)推进十码,每次机会称为一个down。当进攻一方成功在四次内累积推进了十码,便可再次获得继续进攻的四次机会。如果进攻一方在四次机会内都不能向前移动十码,便要把球交给对方。
除了在开场、半场开球及得分后重新开球以外,每次进攻时,都要以相同的并列开球(snap)方式开始:进攻及防守球员在开球线的前后两边排列,面向对方。其中一位进攻球员中锋(Center)在两腿之间把球向后传给队友,通常这位接球队友是四分卫(Quarterback)。
进攻一方有两种方法推进:
持着球向前跑,称为跑阵(Rushing)
把球抛给队友,称为传球(Passing)。向前传球是美式橄榄球的特点。进攻一方在每次进攻机会只能向前传球一次,而且必须在开球线以后向前传。横向及向后传不在此限。又别于其它橄榄球,美式足球很少横传或后传。
每次进攻机会在以下的情况下完结,(称为死球 Dead Ball)。球证会吹哨子通知:
持球的人被按倒在地上,或球证认为其前进已被对方球员拦阻。
向前传的球出界,或在任何人接到之前已触地,称为不成功传球(Incomplete Pass);要把球放回原来开球线,用下一次机会再开始。
持球的队员带球出界。
其中一队得分。
球员及观众经常需要知道当时是第几次进攻,和还有多少码才会重新再得四次机会。例如:一次进攻前,电视或计分板会写:1st and 10,即是首次机会,还差十码。 如果一次进攻向前移了三码,便会变成:2nd and 7,即第二次,还差七码。
▲攻守互易
进攻一方可一路保有球,直至:
进攻队不能得到新的四次机会。换句话说,进攻一方在四次机会内都未能前进十码。防守一方可在最后一次进攻完结的地方开始反攻。这种易球称为 Turnover on downs
进攻达阵得分,或射门得分。进攻一队跟着踢开球(Kick-off)给对方。
进攻方踢解围球(Punt),方法是进攻队员把球扔下并在球落地之前将其向前大脚踢走。通常进攻一方如果在前三次机会都未能成攻移前十码,而该处又未近至可以射门;为免在攻守转换后让对方有机会可以在该处开始进攻,便会在第四次机会时使用踢球解围。
防守方的球员接到进攻方的传球,称之为截球(Interception)。截得对方传球的防守方球员可以实时向对方底线移动,直至他被按倒,出界,或得分。
进攻方球员把球掉到地上,称掉球(Fumble),而又被防守方球员先拿到。与截球一样,防守方球员拿到对方掉球可以实时反攻,直至被按倒,出界,或得分。进攻方的掉球和被截球统称为失误。
进攻的一方尝试射门失败。防守一方可在上一次开球处开始进攻(在NFL,是射门处)。如果射球处是底线前二十码之内,防守一方在二十码线开始。
进攻一方在自己的底线被按倒,出界,或犯规,称安全球(Safety),安全球较为少见。
▲得分
攻守双方以以下方法得分:
达阵(Touchdown, 简写TD),得6分。当球员持球跑进对方达阵区,或在对方达阵区接到传球时便是达阵。
达阵之后,得分一队获一次追加得分(Conversion)。球会放在对方的三码线(NFL 是两码线)上。得分队可选择把球射进门柱之内,加1分;或以跑、传等方法,再达阵一次,加2分。在大学赛及职业赛中,多数都是以射球加一分。职业赛射入加1分的成功率为94%,大学亦有938%。而加2分的成功率只有43%左右。若果防守一方成功阻止加2分,并且把球抢到手,并且实时成功达成阵,可得2分(不适用于NFL)。
射门(FieldGoal, FG),得3分。方法是把球踢过横杆之上,及两条门柱之间。射门时球必须先着地,通常是由一位球员负责把球按在地上。通常当进攻方比较接近底线但又难以达阵时会在第四次进攻机会选择射门而不是踢解围球,又或者在时间紧迫无法用其它方式得分时选择射门得分。
安全球(Safety),得2分。这是由防守球员得分。当进攻一方被迫后退至己方的达阵区,然后被按倒或掉球,防守一方得2分。某些进攻方在己方达阵区的犯规也会被判安全球。
▲踢开球和任意球
每个半场由踢开球开始。当一队达阵或射门得分后也进行踢开球。在职业联盟和大学联盟的比赛中,踢开球时分别把球放在己方的30码和35码线上的开球座上并踢出。对方的接踢手试图接住来球并尽量向前推进,直至被阻截。然后进攻队就从他被阻截的地点开始一系列的进攻。如果接踢手不想带球推进,也可在接球前挥手示意,选择安全接球。
▲犯规
当有犯规发生,犯规方会被判罚。大部分的判罚是把球向犯规方的达阵区退后一定的码数,一些防守方的犯规会判给进攻方新的四次进攻机会。如果防守方被罚退后的码数足够进攻方需要的码数,进攻方也会自动获得新的四次进攻。在比赛中发生犯规时裁判会在犯规地点附近扔小黄旗。在比赛停止后,没有犯规的一方有权选择接受判罚或接受当时的赛果。举例来说,当进攻方第一次进攻机会中成功推进了8码,而同时防守方越位或是提前移动,那么进攻方可以选择接受判罚,即向前推进5码并重新进行第一次进攻(还需推进5码);或者选择接受赛果也就是进行第二次进攻(还需推进2码)
常见犯规
进攻方提前移动:除了在开球线平行移动的一名球员外,进攻方队员在开球前移动。退后5码。
越位:在开球时队员越过了球的位置。退后5码。相似的犯规有:在开球前接触对方队员;越入中立区。
阻挡:一名队员不公平地用拉球衣,勾人或铲人的方式妨碍对方有机会的阻截手或接球手。如果进攻方犯规或攻防转换中,退后10码;如果防守方犯规,退后5码和对方自动获得新的四次进攻机会。
干扰传球:当球传出后,防守队员推,勾,拉或击倒进攻方有机会接到传球的队员;或接球队员用同样的方式对付防守方队员以避免被对方截球。如果防守方犯规,进攻方获得在犯规地点的新的四次进攻机会;如果进攻方犯规,退后5码。如果在传球前有队员有类似犯规会被判阻挡或非法接触。
▲球员位置
美式足球有很多有着专门任务的球员位置。在大学联赛及美国橄榄球联盟中,大部份球员只专注于进攻或防守的其中之一。
▲进攻组(进攻队)
由五名球员组成的攻击线(offensive line)负责保护传球者(通常为四分卫)及阻挡对手来为己方跑手开路。除了中锋外,其它攻击线锋通常不会触及皮球。
四分卫(quarterback,有译作主帅)在大部份进攻中都会接过皮球。他然后可以给球(handoff)或扔球给跑卫、传球给外接员、或自己保着球作冲锋。
跑卫(running back)列阵时通常排在四分卫的后面或旁边。他们是最擅长于持球冲锋。他们也能做阻挡、接传、以及在比较罕见的情况下,将球抛传给队友。
外接员(wide receiver,有译作翼锋)在接近边线地方列阵。他们擅长于接收抛传。
边锋(tight end)列于攻击线锋们侧。他们可以像外接员去接传,也可以像攻击线锋们一样去保护四分卫或为冲锋球员开路。
以上球员不会在每一次交锋出场。球队在每次交锋可选择派出多少名外接员、边锋及跑卫出场。
▲防守组(防守队)
防守线(defensive line)由三至五名在对手的进攻线锋前列阵的球员组成。他们负责尝试去在对方跑手冲锋前或对方四分卫传球前把他们擒抱。
后卫(defensive backs)由三名球员组成(通常为两名角卫 cornerback,强卫 strong safety 及游卫/自由卫 free safety 各一)。他们负责看守对方的外接员及避免他们成功接传。有时他们也会冲向对方的四分卫(擒杀对方)。
其余的防守球员为线卫(linebacker)。他们于防守线及后卫之间列阵,可以选择冲向对方四分卫或协助看守外接员。
▲特别组(特别队)
特别组是指那些负责在踢球时上场的球员们。特别组包括司有专职的球员,例如负责弃踢(punt)的弃踢手(punter)和负责开球、射门及追加得分射门的踢球手(kicker)等。
基本战术
对很多美式足球的球迷来说,最吸引他们的地方就是对赛双方教练团在场上的博弈。每一队都有一本兵书(playbook),内有几十到过百款的交锋策略计谋。这些计谋会指导各球员在那次交锋中的走位及要做的事。有一些交锋计谋较为保守,大概只能攻下对方几码而已;有些计谋则有能力攻下对方大量码数,但相对地自己丢失阵地甚或失控球的机会亦大增。
一般来说,跑阵比传球较为安全。不过,亦有一些较为保守的传球及较为冒险的跑阵。为了掩人耳目,有些传球阵会摆出一款跑阵冲球的样子,反过来的亦有。美式足球有很多诡计或花招,例如有时会排出踢球的阵型,但又突然尝试去传球或持球冲锋去争取第一进攻机会。成功的高风险计谋都会看得球迷们兴奋不已。当然,如果对手已经洞悉了计谋的话,亦会为球队带来不幸的下场。
有说最近似真正行军打仗的运动就是美式足球。也许就是这原因,美式足球在美国军人中毫无疑问是最受欢迎的。事实上,美国军事学院,美国海军学院及美国空军学院都有校队参加美国大学联赛NCAA的I-A组赛事。其中陆军及海军更有着悠久及着明的体育对抗历史。
激烈的体能运动
美式足球是一种冲撞型的运动。为了制止攻方向前推进,守方须擒抱拦截持球的对方球员。因此,防守组员会透过身体接触,在合符球例下把对手拦下。球例列明防守的擒抱者不能踢、打或绊倒对手。防守也不可拉面罩、用自己的头盔来拦截、或把对手抱起再摔下。除了这些及另外一些关于过份粗暴拦截的规则外,其它方式的擒抱都视为合法。负责阻挡开路的进攻球员以及要避开阻挡的防守球员有很大的空间及方法去令对方失手。四分卫更经常因视线未能察觉而受到防守球员以极速撞倒。
极多的身体冲击令美式足球比其它美国流行的队际运动来得危险。为此,球员们都须穿上很多的特别保护装备,例如加垫的塑料头盔、护肩、护臀及护膝。这些护垫是在几十年前开始推出,而一直以来都在改进中以达到减低球员创伤的目的。
虽然有保护装备及相关球例去保障安全,然而美式足球的玩法令受伤依然常见。根据美国“国家严重体育伤员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atastrophic Sport Injury Research)数据显示,廿五名美式足球员,当中大部份为高中生,在二零零零至二零零四年间因美式足球的受伤而死亡。脑震荡是其中一种常见的伤员。根据“亚利桑那州脑损伤协会”(Brain Injury Association of Arizona)的资料,每年有大约六万二千名高中生受到脑震荡。比赛中受伤很常见,甚至偶有死亡的例子。在美国国内的后园、公园的消遣或业余比赛中,因为没有合规格的装备而令受伤风险更高。
有人批评美式足球为一暴力运动。美式足球在跟篮球、(英式)足球及其它美国流行的运动比较起来的确有较多激烈碰撞。擒抱式美式足球在很多的美国校园都被禁止,改为玩用双手触碰来取代擒抱的触碰式美式足球。体育课大多采用这种双手触碰式,而课后的学校体育运动则由于可提供合适的装备及指导而玩擒抱式美式足球。
另外,激烈的身体碰撞及受伤的高风险令美式足球不太能吸引女性。通常女性在肌肉及重量上的不足会令她们比赛时有着较高的危险。而且,须要擒抱拦截的美式足球令强壮的大块头及敏捷的球员较有利。过去几年,NFL球员的平均体重有上升的趋势。
以上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引发的争论,令美式足球在过去几十年跟躲避球、摔角、曲棍球及拳击等同被列为「暴力」运动。批评者指这些运动都侧重在身型大小、体力、蛮力,引起小孩子不健康的好勇斗狠及比赛心理。但亦有人指出体育带出体育精神--虽然有身体接触的运动都有一定程度的暴力在内,但它们总是强调技术及战术而不是它的好战性。
面对的问题
尽管过去九十多年不停地改例(例如禁止“马轭式擒抱”)令美式足球的受伤率降低,但相对于其它运动之下还是要高。不过,保护装备已日益改进,例如十九世纪九十年代非必须戴上的皮制头盔就逐步改至今天的高科技有垫塑料加面罩头盔。
较近年则有在职业、大学、甚至高中的美式足球联赛中掀起了关于使用违禁药物的争议的问题。
另一项问题是要玩美式足球花费不非。特别的头盔、制服、垫子等非得要花几百美元不可。一般的看法是学校及公众消遣的足球联赛需用去很多的财政预算;但大学校际足球(及某程度上的高中校际足球)都能够靠卖入场门票而获得利润。
1 “坎普”这词,给中文用者很大的困扰。创意的译法有田晓菲的“矫揉造作”、沈语冰的“好玩家”、董鼎山的“媚俗”(可能是借“坎普”与“刻奇”的近亲关系)、王德威的“假仙”(台湾用语,指行为上的假装),但都只突显了“坎普”某些特性而最终未能达意。本文选择用顾爱彬、李瑞华、程巍等的音译:“坎普”。
2 桑塔格开宗名义说:世界上许多事物还没有被命名,尽管已命名,也不曾被描述,“坎普”这个精妙的现代感觉即为其一。感觉——配合英文可译成“感觉力”——不同于思想,本来就难说得清楚,何况“坎普”并非自然的感觉——“坎普”是对某些非自然的人为造作的偏爱。
3 在桑塔格之前,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Christopher Isherwood)是少数用文字提到“坎普”的作家。在1954年的小说《夜晚的世界》里,伊舍伍德借一个叫查尔斯·肯尼迪的角色,花了两页说:“坎普”是极难定义的,你要沉思它,用直觉感受它,像老子的道;一旦你这样做,你会发觉无论什幺时候谈论到审美或哲学或几乎任何事情,你都想用这个词。他强调一个重点:“你不能‘坎普’那些你不认真的事情;你不是在开它玩笑;你是从它那里得到乐趣”。
可推想在上世纪中或更早,英美甚至欧陆城市某些美艺和同性恋的文化圈子已经爱用这词,词的源出 (一说源自法国俚语CAMPER,意思是摆出夸张姿势,一说始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 变得不重要,赋与的新涵义由小共同体约定俗成自我演变,成了共享的、秘密的感觉、审美标准、态度、行为、经验、代码和身份认同,却还没有用文字来论述成为知识。
4 桑塔格是第一个把不好说的“坎普”当一回事写长文章谈论的,哪怕用的是短警句形式的札记。32年后,桑塔格在《反对阐释》的西班牙语译本前言里说,《“坎普”札记》是她钟爱的文章之一,只是当初她是惊讶的,因为人们认为她是在谈一种新感觉,好象她是这样的感觉力的先锋,她不能相信自己这么幸运,在她之前竟没人碰这题材——“我思忖,妙哉,奥登竟不曾写过类似我的《“坎普”札记》的文字。”她说自己只是把当哲学和文学的年轻学生时,来自尼采、佩德、王尔德、奥特加·伊·加塞特(“艺术的非人化”时期)及乔伊斯的审美观点,延伸到一些新材料上。(桑塔格在以上引述中突然联想到诗人奥登,可能是因为奥登是伊舍伍德的密友。顺带一说,奥登与伊舍伍德于 1938年曾同到中国,翌年出版《战地行》一书,支持中国抗日战争,同年随伊舍伍德迁居美国。)
5 “坎普”是:蒂凡尼灯、比尔兹利的画、“天鹅湖”、贝里尼的歌剧、维斯康蒂导演的《沙乐美》和《可惜,她是一个婊子》、大猩猩爱上美女的**《金刚》、旧飞侠哥登连环画、1920年代的女服 (羽毛披肩、有流苏和绣珠的套装) 、让·科克多、拉菲尔前派的画和诗歌、理夏德·斯特劳斯的歌剧 (但瓦格纳却不是“坎普”) 。
17至18世纪初是“坎普”年代:蒲柏、沃尔浦尔 (但不包括斯威夫特) 、法国才女、慕尼黑洛可可风格的教堂、大部份的莫扎特。
19世纪则有唯美主义、佩德、拉斯金、丁尼生,当然还有跨到20世纪的王尔德。
法国的唯美艺潮“新艺术”是“发挥‘坎普’最完整的风格”。“新艺术通常将一种东西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例如花朵植物形状的灯饰、弄成洞穴似的客厅。一个值得一提的例子是:在1890年代末,赫克特·基玛把巴黎地铁入口设计成铁铸兰花梗形状”。
**明星是很容易成为“坎普”对象的,一种是性感得夸张的如简·曼斯菲尔德、吉娜·洛众布里基达、简·罗索尔;一种是风格化如梅·韦斯特、贝蒂·戴维斯;一种是又风格化又雌雄同体如格丽泰·嘉宝、玛琳·蒂特里希。
“‘坎普’是斯登贝格和蒂特里希的6部美国影片里令人咋舌的唯美主义,6部全是,但尤其是最后一部《那魔鬼是个女人》”。
由达西尔·哈米特小说改编,约翰·休斯顿导演、汉弗莱·博加特主演的黑色侦探经典《枭巢喋血战》(马耳他之鹰)是“最镇扰伟大的‘坎普’**”。但贝蒂·戴维斯主演的名片《彗星美人》(即《全关乎伊芙》)则有佳句却因太蓄意要“坎普”,反而乱了调。
“高迪在巴塞罗那的耀眼和美丽的建筑物是‘坎普’的,不仅因为樱慎它们的风格,还因为它们显出了——最显见于萨格拉达·法米利亚大教堂——一个人的雄心,御颂旦要去完成一整代人、一整个文化才能完成的事”。
以上是桑塔格在40年前文章里举的部份例子。
我补一个较新的自觉“坎普”例子:**《红磨坊》里,妮可基曼和伊旺麦奎格穿着19世纪古装,却情深款款,互唱多首20世纪的情歌,都是些浓情密意、歌名老派的金曲 (”Come What May”、”All You Need Is Love”、”I Will Always Love You”、”Don’t Leave Me This Way“等),又在戏里混唱玛利莲梦露的《钻石是女人最好的朋友》和麦当娜的《物质女郎》。(原版麦当娜的《物质女郎》音乐录像,就是戏仿梦露的《钻石是女人最好的朋友》。)
6 如果外国例子帮不了你,试试国产:
电视台大型节目主持的声调和套句。
央视春节晚会 (不用骂,既然要看,用“坎普”的眼光去看)。
当领导的,演讲到了想别人鼓掌之时,突然提声,等待掌声。
北京长安街上和往机场路上的一些单位的巨型建筑,如绿色小屋顶的国旅大厦。
上海怀旧美女月份牌。
北京绒线胡同老四川饭店和香港旧中国银行大厦顶楼的“中国会”。
旧鸦片烟床做装饰家具。
把自己稚龄儿子的头发剪得像年画里的小孩。
在卡拉OK包厢内,与友人唱罢靡靡之音后,选唱革命歌曲和戏拟跳忠字舞。
香港老世家第二代周启邦夫妇的粉红色劳斯莱斯和金色马桶。
上年纪的上海夫妇,穿起端正西服,毕恭毕敬的去看通俗舞台演出。
靳羽西本人的发型和面部化装。
台湾王文华的小说《蛋白质女郎》的那些押韵句子。
武侠小说里的怪异女高手如李莫愁、灭绝师太、梅师。
王安忆《长恨歌》的第一节,即建国前的那段故事,文字与情节的对仗与华丽,像百老汇剧。
**《英雄》里梁朝伟和张曼玉那条“爱情线”,和陈道明演的秦王滴下同情泪那刻。
(这样看来两岸三地还真是“坎普”的沃土,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敞开“坎普”方面的感觉力。)
再举一猛例:
**《大话西游》对白: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至于北京的大学生每年集体重看《大话西游》,对着画面齐喊熟悉的对白,则更是最有代表性的“坎普”行为) 。
7 如果你对以上某几项的反应是觉得好玩,或有想笑出来的感觉,甚至眼中带泪,你就是在“坎普”中得到乐趣,说不定你已“直觉”到什幺是“坎普”。但记住伊舍活德所说:“你不是在开它玩笑,你是从它那里得到乐趣”。
如果你没反应,请继续读以下8段。
8 “坎普”欣赏的是某一类人为造作,可以出自**、音乐、小说、表演、设计、建筑物、服饰……可以是各种仪态、行为、积习……可以是人物,如桑塔格认为前法国总统戴高乐在公众场合的仪态和演说是最“坎普”的。(我可以补上里根总统,相信桑塔格不会反对。)
9 真正“坎普”的人为造作,必然是认真的、卖力的、雄心勃勃的,而且最好是华丽的、夸张的、戏剧化的、充满激情的、过度铺张的,甚至匪夷所思的,但却不知是在哪里总有点走样、略有闪失、未竟全功。最好的“坎普”是那些未成正果的过分用心之作。故此,平庸、温吞或偷工减料的东西不会是“坎普”的好对象。另外,完全成功的产品也没有了“坎普”味道,譬如爱森斯坦的**也很铺张,却不“坎普”。同样,威廉·布莱克的绘画并不“坎普”,但受他影响的新艺术却非常“坎普”。
10 “坎普”看的是风格,不是内容。所以桑塔格说芭蕾舞剧和歌剧是“坎普”的宝藏。
11 “坎普”的风格是过度的风格。“坎普”是“一个女人穿着三百万条羽毛做成的衣服到处走”。
12 纯粹的“坎普”是天真的,它们并不知道自己是属于“坎普”,它们都是一本正经的。新艺术风格的工匠在制造一座蛇雕纹的台灯时并没有想到“坎普”,他们只想做好一台可以取悦人的灯。巴斯比·柏克利在1930年代替华纳兄弟拍那些以数目字为片名的大场面歌舞片的时候,也不是开玩笑的,只是经过岁月后,我们觉得这些**好“坎普”。不自觉的“坎普”才是“坎普”趣味的上品。而诺尔·柯沃德的剧作则是自觉的在搞“坎普”。
13 许多“坎普”的对象是旧事物,但“坎普”并不是为旧而旧,只是有些事物是要有了时间距离才让我们看到它们的“坎普”。(譬如说:样板戏?话剧《切·格瓦拉》?)
14 桑塔格指出,高雅艺术是基本上关乎道德的;前卫艺术则通过极端状态去探讨美与道德之间的张力;第三类艺术——“坎普”——则全然是审美的感觉,即:风格在内容之上、审美在道德之上、反讽在悲剧之上。“坎普”绕开了道德判断而选择了游戏。
15 “坎普”是乐趣、是鉴赏、是“慷慨”:一种对人性的爱和享受、对某些物品和风格的爱和享受。“坎普”是一种解放,让有良好品位和受了过多人文教育的人也可以享受到乐趣。
16 “坎普”只有在富裕社会才出现,是这个没有贵族的年代的品位贵族姿态。
17 如果还是一丁点也感觉不到“坎普”大概是什幺回事,又不愿意听伊舍伍德的建议去“沉思它,用直觉感受它,像老子的道”,那么请试试看桑塔格原文,或去交个同性恋的朋友。
18 当然,谁都不能说自己对“坎普”的理解是唯一正确的理解,正如谁都没权说自己的感觉是唯一的对的感觉。桑塔格这个美国东岸重点大学出来的纽约犹太女人,争议性可大。有人说她崇欧成性,看了太多现代主义的书,喜炫耀学问大抛名词。有人则说她的学问基础只不过限于她那时代那地域的文艺精英那一套。有人说天鹅湖绝不是“坎普”;有人说莫扎特怎可能算“坎普”;也有人说桑塔格如果看过蒲柏更多作品而不只是《夺发记》一篇长诗,才不会认为蒲柏是“坎普”。
19 桑塔格的举例尚被质疑,本文所列亦当被挑战。品位与感觉的不确定性很大,何况还有如下情况:
a “坎普”这种很难说清楚的感觉,在跨域传播时是可以完全变形的。1980年代的香港,“坎普”这感觉通过《号外》杂志开始渗入美艺文化圈,周润发不知道哪里听到这词,在他主演的一出喜剧片里加进一句对白:“camp camp地”,但他指的是阴阳怪气,暗示着同性恋。自此,“camp camp地”变了稍稍时髦的词,对较广大的港人来说,“坎普”是指“camp camp地”。
b 每个地方的人有自已的一套“坎普”。上文提到的《大话西游》,里面是有许多“坎普”对白,实际上,“坎普”是香港**特别是喜剧片常用的元素,而其中最自觉的“坎普”喜剧片是《大话西游》导演刘镇伟的另一出作品《92黑玫瑰对黑玫瑰》,但其中的港式“坎普”恐怕逗乐不了其它地区的观众。
c 不同地域对同一“坎普”事物的判断也不同。吴宇森导演、周润发李修贤叶倩文主演的《喋血双雄》,是不自觉的纯粹“坎普”。该片在香港上演时,一般观众把它看作认真的警匪动作片,并没有用“坎普”的角度去看它,但当它在圣丹斯**节美国首映时,观众是边看边大笑,同时爱死这“坎普”**。可见两地受众的解读不同。不过,我相信吴宇森式的设计,如慢动作双手开枪、白鸽飞出枪战现场、墨镜和黑长大衣等,将来(或许已经) 是普世公认的“坎普”经典。
参考文献: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的《“坎普”札记》(Notes on Camp)
美式橄榄球是一项精彩的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和战术性,同时也有着严格的规则和赛制,成为了美国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了解美式橄榄球的规则和比赛用品,可以更充分地感受这项体育运动的精彩之处。同时,美国橄榄球大联盟作为这项运动的最高水平赛事,也值得关注和了解。关于请详细介绍一下美式橄榄球,包括规则,比赛用品和美国橄榄球大联盟等等主题就介绍到这里,希望能够帮到喜爱的网友!更多丰富主题,敬请关注神奇下载网,您的支持让我们有信心和动力!
相关文章
近期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