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是唐朝著名的宰相,虽然官阶只有三品,但其功绩却举世闻名。为什么官阶只有三品呢?这与唐朝的官制有关,官阶分为九品,但宰相晋升时会被授予“特批进品”称号,跳过中间的官阶,直接升至三品官位。有需要的朋友,不要错过这个值得一看的信息!一同跟着神奇下载网编辑了解吧
狄仁杰已经官至宰相,官阶怎么还是只有三品呢? 狄仁杰与唐朝官制
在唐代,三品官职已经是权力很高的官职,一品二品多是虚设的,主要是留给皇亲国戚或者有特殊功勋的人,位高而权不重。再有就是去世后的追封,就是个荣誉称号,听着好听,没啥用处。正常情况下,一品二品官职多是空置的。
这里简单说一下唐初的官制,大唐继承隋制,采取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总理政务,其最高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即为宰相。后来为了举州分相权加强皇权,自一品至五品的一些官员也被赋予参与政务的权力,也属于实际宰相,这部分宰相都要再加头衔,即同中书门下三品(武周时期:同凤含答蠢阁鸾台三品)或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周时期: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
武则天时期的官制基本和唐初差不多,但武则天喜欢折腾,也喜欢改名,所以官员变动空前频繁,也有更多的高级官员被赋予宰相之职,自684年到705年的22年间,武则天总共任命了66个宰相,是李世民时期的三倍多。
狄仁杰在691年九月从洛州司马升任地官侍郎,加尚书衔,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为宰相。地官侍郎即原来的户部侍郎,正四品下。不过这一次狄仁杰当宰相的时间很短,第二年的正月就被酷吏来俊臣弄到了狱中,后来贬官外放,成了彭泽县令。
697年,狄仁杰第二次拜相,官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的散官),兼纳言(侍中,正三品)。鸾台侍郎即原来的黄门侍郎,正四品上。在狄仁杰担任宰相的这段时间内,官职多有变动,基本在三、四品中来回变动,后来又成为检校纳言。
700年,狄仁杰又官拜内史(即中书令,正三品)。这一年,狄仁杰去世,武则天追赠其为文昌右相,即尚书右仆射,属于从二品官职;唐中宗时期追封为司空(正谈陪一品的官职);唐睿宗时期追封为梁国公(从一品的爵位)。
综上,狄仁杰生前最高的官职就是正三品,前后差不多做了四年宰相,属于执掌要务之人。至于去世后追封的官职或者爵位,就是看着好看而已,算是皇家对有功之臣的赏赐。
再来说一下一品二品官职情况:
正一品的官职有: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师(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爵位有:亲王和公主。
我们知道,天策上将是李渊专为李世民特设的,当初,李世民以五万兵马攻灭窦建德和王世充,功绩卓著,李渊封无可封,就弄出来了一个天策上将,位在众亲王之上,可置署官。后来李世民登基之后,天策上将不再设置,毕竟没有人比李世民更知道天策上将的威力了。三公、三师多为虚设,正一品的爵位一般都是给皇帝的兄弟姐妹或者子女。
从一品的官职有:东宫三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也是虚职没有实际权力;文散官有: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有:骠骑大将军;爵位有:嗣王、郡王、国公。
武则天时期追封为国公的有好几个:狄仁杰被追封为梁国公、韦安石(北周名将韦孝宽后人)被追封为郇国公、王孝杰被追封为耿国公等,这几个人基本都在武则天时期做过宰相,再就是武则天的男宠“二张兄弟”,两人在生前就封了国公:张昌宗为邺国公,张易之为恒国公。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当时承袭的是武士彟的周国公爵位。
正二品的官职有:尚书令、大行台尚书令;文散官有:特进(武承嗣曾担任过);武散官有:辅国大将军;爵位有:开国郡公;勋有:上柱国。
李世民在唐高祖时期曾担任过尚书令,统领百官,李世民登基之后,尚书令就空置了下来,不再有人担任,尚书省实际的一把手成了尚书左右仆射。
<
《长安十二时辰》中大唐宰相才官居三品,那当时的一品大员是什么档次?
看古装宫廷戏的时羡或候,我们经常会在电视上看到满朝文武与皇帝议政的的场面,其中,“一品”大员都站在金銮殿的前排,身份尊贵。看到这些“一品”大员,很多观众会有疑问,这些古代的“一品”官员,放到今天是什么职位呢?其实,古代的官员和现代的官员的官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些一品官员放到当今,相当于现代的政治局常委和国家副主席。
史料记载,中国有“一品”这个官阶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当时,朝廷对官阶进行了明确的划分,最高官阶为“一品”,最低官阶为“九品”,我们所熟知的“兄御伍九品芝麻官”也就是从魏晋以后才出现的。
千百年以来,文人志仕以入朝做官为荣,更以成为“一品”官员为追求的梦想。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有名望的一品官员,例如,为官清廉、嫉恶如仇的包拯;辅佐李世民开创大唐盛世的房玄龄;锐意进取、坚持变法的王安石;力挽狂澜,给大清续命的曾国藩。这些一品大员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为官者,为梦想而拼搏。
在中国古代,一品官阶细分为文拆瞎官一品和武官一品。文官一品相当于现代的政治局常委,他们是国家的智囊,为皇帝出谋划策,协助皇帝治国理政。而武官一品则相当于当今的军委副主席,这些一品武官平时负责军队的日常管理,但是军队的最高控制权还是掌握在皇帝的手中。
总而言之,古代的官阶制度和现代的官员的官阶制度其实一脉相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现代的官阶制度只是古代官阶制度的一个延续,但是,在演变的过程中又在制度上做了一定改进,使之更加适合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
为何狄仁杰只是三品官职,那一品和二品是哪些人?
唐朝时期的一品、二品官员大多都是一些荣誉官职,他们是基本上没有什么权力可言的。因此我们只需要把他们看做成荣誉官职就可以了。
其实那时候真正掌握唐朝朝廷上权力的其实还是只有正三品的宰相。正是因为一品、二品的官职虚芹袭的很,所以三品的官员在当时虽然在品阶上面低唤链于一品、二品的官员,但是他们的权力大多却高于那些一品、二品的官员。
其中唐朝官员中的正一品,主要是由皇室宗亲来任职的,而二品也大多是一些荣誉称号。可以说一品以及二品中的大部分官员,都是涉及到皇帝的,他们与皇帝的关系也大多十分近,所以这些官职基本都是由皇帝特别赏赐给一些宗亲贵族、年迈大臣的。
可以说,唐朝的一品官职称号从来没有给过在职的任何官府掌有权力的官员,一品的称号就是一个荣誉称号而已。而且就算这些只是荣誉称号,如果你不是皇帝信得过的人以及那些与皇帝关系走的近的人,是不可能获得的。
一品官职的大多是三师与三公。三公在汉朝之前都是有着实权的人,但是在历年来各个皇帝的削减权力之后,在唐朝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个虚名官职,他们的权力大多被三省六部所分了过去。
所以当时整个唐朝常年中的权力和首孙主要还是由区区三品官员的宰相主宰,但这真正掌握唐朝朝廷权力的宰相在生前也最多也就是被封个正二品的官职。这个就是这个君子集权化的一个标志了。
<
唐代的宰相是三品官,那一品、二品是什么官?
从古至今,有些无数的皇帝,无数的朝代,都会有这一个皇帝,但是皇帝也终究是凡胎肉体,也是会犯错的,这个时候,大臣的作用就出来了。既然有着明君、圣君,也有着昏君、暴君。那么就有着流芳百世的臣子,和遗臭往年奸臣。。
“元芳,你怎么看?”不知道这句话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很熟悉呢,那么大家知道这句话出自谁的口中吗?
没错,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狄胖胖,哦不,是神探狄仁杰,没办法,谁让梁冠华老师演的狄仁杰太深入人心了呢,搞得我都先入为主,以为他就是那个身材呢!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这位经历了唐、周两朝重臣,被称为神探的狄仁杰,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像他这样拥有着“东方福尔摩斯之称”,又有着宰相之才的人,为什么却只是一个三品的官呢?还有最重要的是他是不是跟影视作品一样有着那样的身材呢?
接下来让我们插入一则广告,呸,是让我们一探究竟。
欢迎大家来到探索狄仁杰之谜:《那些年,狄仁杰不可不说的秘密以及他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作息安排!》,哈哈~开个玩笑,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正题:
首先,按照正常套路,我们要搞清楚主角叫什么了,他当然叫狄仁杰了,不过他还有字,狄仁杰的字是“怀英”,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知道狄仁杰家是哪里的了,他的家在并州太原,也就是现在的山西省太原市了,就是不知道狄大人喜不喜欢喝醋了,那么他的年龄呢,(630年—700年),也就是说其实狄大人还是挺长寿的,性别的话就不说了,那是全国人民都知道。那我们就看看狄大人官当的怎么样。
狄大人的官宦生涯是从年轻时参加科举,以明经及第开始的,哦,那是狄大人逝去的青春,青年为官多年已成白发老者,让我们看看狄大人逝去的青春,不是当过的官都有哪些吧。
首先在狄大人及第以后先历任汴州判佐、后来有当并州法曹、接着又当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江南巡抚使、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担任地官侍郎、好腔同平章事。
注意,这里就厉害了,这个同平章事可是拥有宰相的实权,而狄仁杰的宰相生涯也是从这开始的,
接着又在神功元年(697年),再度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久视元年(700年),拜内史令,可惜同年的九月,狄大人离世了,一代宰相生涯就此完结。
这么一看大家什么感觉,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牛”,如果要两个字的话那就是“非常牛”,这官当的就跟坐火箭一样,扶摇直上啊!当真是一代人才!
可是你们发现了吗?他最终的官职,也只是三品官,那么这个三品官大不大呢?
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大了,这有人就会问了,当个三品官都得这么厉害,那二品的官和一品的官不得上天啊。
其实并不是,虽然隋朝的皇帝不行,但是制度还是好的,不过尚书省长官因为权重,地位,品级是比较高的,为正二品,那李世民当过尚书令,知道这个职位的厉害,他就是靠这起家的,于是尚书令一职,不再设置。而正一品的三公,三师只是虚职,代表荣誉而已。
在当时能当上二品的官和一品的官并不是看你的能力的,而是一些皇亲国戚之类的官,那你想啊,人家多尊贵啊,可是这样一来就给不了多少的实权了,历代皇帝那个不是防备着他们的,有几个给过他们实权的,可是一样一来,蠢袜渣你不给个实权,给的官太小了又太寒蝉了,简直不把这些公主王爷放在眼里,所以一些一品二品的虚职大官就出现了。
这样一来多好啊,看着又有面,一点都不丢人,还没有实权,人家也乐的清闲,所以如此一来,往往手里面有实权的人都是三品大员,要是这样一看,人家狄仁杰可是很牛的好吧,人家最后都是被尊称为狄仁杰狄阁老的人。
所以现在大家知道狄仁杰阁老为什么只是当了三品的官来了吧,人家可是手底下手实权的男银。说不定你给他当一品的官,人家都不要呢。
那么重头戏来了,也就是我们的狄大人的身材到底怎么样了?
大家应该知道唐朝是以胖为美的,最为狄阁老的存在,怎么能不追上潮流呢,而且从画像上来看,他的身材确实是真的带着胖。
怎么样,有没有被惊带悄讶,有没有失望啊。
<
狄仁杰他做过宰相,为什么最高官职还只是三品?
唐朝实施的是群相制,宰相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官职,很多官职都可以被称之为宰相。
唐朝初年实施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别为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的长官分别为尚书令、中书令、侍中,都是正儿八经的宰相。这里中书令和侍中都属于三品官,但是尚书令是比较特殊的,下面单独说一下。
整个唐朝时期,尚书令是二品官,只有李世民一个人当过,李世民当皇帝后,再无人担任过。因此尚书省的副长官就成为尚书省的实际负责人,尚书省的副长官为尚书左右仆射,三品官,也是宰相(唐朝中后期被边缘化)。
除了三省的长官是宰相,唐太宗时期为了分化相权,又指定一批高官为宰相,额外附加一个差遣官职叫做
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是三搏察品官。武则天时期,因为中书省和门下省被改为女性化的名字凤阁和鸾台,因此同中书门下三品也被改成了同凤阁鸾台三品/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当年武则天时期的宰相狄仁杰,就担任过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在唐朝,这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们权势滔天,但只是三品官,那么一品二品又是什么样的官职呢?
一品官,主要有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
这些官职,基本都是荣誉官衔,都是虚衔源银枯,给有功之臣和皇亲国戚的。这里稍微讲一下开府仪同三司。
太师、太傅、太保,被称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被称为三公。三师和三公,合成成为三司。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司是实权官,可以开府办公,比如说太师府之类的。有些官员虽然没有没有三司之名,却有三司之实,叫做“开府仪同三司”。到了隋唐时期三司都是虚衔,不能开府,“开府仪同三司”也只剩下个名称。
另外,唐朝的骠骑大将军是武职之首,但并意味着就有兵权。
还值得一说的是,李世民当秦王,曾被李渊授予天策上将,那也是一品官,李世民专属的。
二品官,前面说了李世民曾担任过的尚书令,这里不再多说。另外还有一个跟李世民相关的二品官,叫做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在唐朝时期也是李世雹洞民专属的。
另外,文散官中的特进,武散官中的辅国大将军也是二品官。
上面这些官职,有些是职事官,有些是散官,情况比较复杂,有空再给大家细说吧。
<
宰相一般是几品
其实很多人都说错了,说唐朝宰相就是三品官并不准确(狄仁杰刚刚做宰相的时候也就只是正四品,后来才升了正三品),唐朝宰相品级不是一定的,虽然很多宰相都是三品官,但也有不少一二品高官拜相,甚至四五品官员也能做宰相,这就涉及到唐朝的宰相制度“政事堂”。
隋朝设立三省六部制,唐朝延续,将相权一分为三,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长官中书令;门下省审核,长官侍中;尚书省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副长官左右仆射。按理说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并为宰相,不过他们品级可不一样。
尚书令正二品,中书令和侍中都是正三品。尚书省级别最高,副长官左右仆射都是从二品,下面的六部尚书都是正三品。于是问题就出现了,尚书省会一枝独秀,故而,自唐朝初年李世民做过尚书令后,这个官职就基本不授予其他人了,尚书省由副长官左右仆射主理。所以,高祖李渊在位和太宗李世民初期,宰相成员为正二品的尚书令(仅有李世民一个),从二品左右仆射,正三品中书令、侍中。
后来,李世民发现了三省六部制的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如果这二省长官中书令、侍中意见不统一,中书省的政令总被门下省驳回,这就会严重影响行政效率。于是,李世民开创了政事堂制度。在门下省设立政事堂,由宰相们先行对政务达成一致意见,再下发,二省都不会有异议。能进入政事堂的都称为宰相,除了中书令、侍中必然进入政事堂外,皇帝也可遴选其他官员进入政事堂,授予“同中书门下三品”头衔。这样的话,这些人也可以称为宰相。
同中书门下三品,并不代表这个官员就是三品官。这个悔迹头衔的意思是“同中书门下二省的三品长官(也就是中书令、侍中)一起商议政务”。这只是一个差遣,不影响官员本身的品级。如果尚书省左右仆射加同中书碧姿并门下三品,那他册尘们品级还是从二品,如果正四品中书侍郎、门下侍郎(中书门下二省的副长官)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后来还有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是一样的意思),那他们也还是正四品。所以,不是只有三品官才能做宰相。
举个例子,太宗后期和高宗前期第一权臣长孙无忌,就是以太尉(最高官职三公之首,正一品)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与此同时,李勣(也就是著名的徐世勣、徐茂公)也以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散官)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后来又晋升司空(三公之一,正一品),还是保留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两位都是正一品的宰相!
有高的同时也有低的。高宗在位中后期,武则天为了夺权,扶植自己的势力,以李义府为中书侍郎(正四品),同平章事(原本在中书门下二省的官员入相可以省略“中书门下”四个字)。所以,李义府就是正四品的宰相。他有个著名的成语典故“笑里藏刀”。
所以我们看狄仁杰,他刚做宰相的时候也不是正三品,而是正四品。武周天授二年,狄仁杰第一次拜相,被授予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武则天称制后,进行了一系列官制改革,将中书省改称凤阁,中书令改称内史;门下省改称鸾台,侍中改称纳言;尚书左右仆射改称文昌左右相;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改称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所以,这个官换成唐朝原本的官名就是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是正四品。
后来,狄仁杰被冤入狱,复出后,拜鸾台侍郎(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还是四品官,不过马上加了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文散官),所以成了从三品。之后升迁为检校纳言(代理侍中),兼右肃政台御史大夫,正三品,最后晋升内史(中书令)。死后追授文昌右相(尚书右仆射,从二品),唐中宗复辟后又追赠司空(三公之一,正一品)。
隋唐:尚书令山隐、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一般称宰相,尚书令正二品,一般不置,分左右仆射,为从二品;中书令正二品,门下侍中正二品。五代时期:宰相的品级提高和固定到正二品。
扩展资料:
丞相与宰相不同唤握,丞相是正式的官名,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秦朝建立之后,正式设置丞相。西汉建立,承袭秦制,设置有丞逗链厅相,至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这段时间有220年,是历史上丞相这一官职设置最久的时期。自哀帝至东汉建安十三年(208)这200余年间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曹操复设并任丞相,但时间很短。
魏晋南北朝370年间,除东晋初年、北朝较短时间外,不设丞相,隋朝不置丞相,唐宋时期也基本不置丞相,唐玄宗开元元年(713),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南宋乾道8年(1172)亦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朝于中书省置丞相,自秦至明朝初年朱元璋废丞相的1600年间,丞相的设置断断续续,作为官名的丞相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并不长。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宰相
官阶只是一个象征,狄仁杰在唐朝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功绩与卓越的思想。他倡导了“以法治国”的思想,平定了很多异族叛乱,使唐朝得以保持一定的稳定与繁荣。狄仁杰的思想与功绩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中华文化的珍贵财富。上面内容即是狄仁杰已经官至宰相,官阶怎么还是只有三品呢?全部内容了,若是朋友们探究更多丰富信息,请多关注神奇下载网,您的支持让我们有信心和动力!
相关文章
近期热门